骑上马,再骑一次。上周,小微企业主们翘首以待的政策“礼包”如期而至。
3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常务会议决定,将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贴息政策和个人信用贷款申请方案进一步延长至今年年底。同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联合会2021年第一季度会议明确提出,充分发挥贷款、再贴现和直接贷款等专项工具对中国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继续实施小微企业贷款贴息政策和个人信用贷款申请方案,扩大惠普金融申请贷款和再贴现的范围, 并正确引导金融企业加大对自主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理念等行业的应用。
本应在3月底到期的两项政策再次延期,说明去年以来,实施小微企业两项直接货币贷款政策的专用工具在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保障学生就业和民生、控制经济发展基本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资料显示,2020年,人民银行等单位自主创新直接对接我国实体经济、创办小微企业的放贷货币政策专项工具,累计开立低息贷款、重点贷款、再贴现资产1.8万亿元,对7.3万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实施延期付息政策,发放小微企业无抵押个人信用贷款4万亿元。面向全产业链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发放应收账款抵押贷款2.3万亿元。上述政策惠及3200多万中小企业和个体户。
第二次政策再次延期,也体现了宏观政策“不急转弯”的规定。小微企业处于当今世界各国的自然环境中,完成生产经营顺利修复的总体目标仍具有一定的可变性。金融企业有必要再伸出一只手,再送一程。保持小微企业信贷适用政策的连续性和可靠性,有利于稳定企业自信,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和修复成果。
目前全球各国经济形势趋于好转,这从货币政策联合会一季度会议透露的信息内容中可以看出。会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描述,从去年四季度的“中国经济发展靠精准施策得到提升”,变成了“发展趋势的驱动力不断提升,基本矛盾明显增多”;对海外经济发展的描述从“当今海外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环境依然复杂不容乐观”变为“海外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走势趋好但形势依然复杂不容乐观”。
但除此之外,上周举行的几个关键会议都强调,经济发展和恢复的进程仍然不平衡,中国实体经济的恢复在中国仍然不牢固。由此,对于业务规模小、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低的小微企业,金融业政策和对策应具有持续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以稳定小微企业的预测和自信,从而充分发挥其稳就业、保民生的关键功能。
适用于小微企业的好政策都是一一挂钩的。金融机构作为货币借贷政策传导的“分流渠道”,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在各个层面落实直达我国实体经济的政策专用工具。3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了全国24家重点金融机构信贷优化结构调整交流会,确定了调整升级方案
事实上,除了明确两项政策的展期,我国的例会还重新确立了“公司与金融机构自主协商付息展期”。相关权威专家觉得,一方面,对于生产经营活动已经恢复,市场前景看中,但暂时遇到流动资金问题的公司,金融机构应尽快相互协商,明确展期方式和续贷授信额度,确保此类小微企业完成稳健经营;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今天整体经济发展是稳中向好的。对于一些不符合适用政策、财务风险会增加到一定程度的公司,金融机构要尽早识别,加快出清市场。
从长远来看,通过阶段性政策“急救”,还不足以真正激发金融企业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今年两会期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曾表示,要从源头上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股权融资贵的问题,必须是一个不畏艰难、务实创新的全过程。
整合小微企业信贷的具体困难,如国家税务总局的政策、货币放贷政策、调控政策等。应共同努力,创造疏堵结合的常态。比如,在基础设施建设层面,整合跨行业、跨部门协作、跨组织涉及的企业信息内容,打造小微企业信用平台,破解银企合作信息不对称难题。在管控政策层面,进一步完善和升级金融企业考核体系和尽职免责规章制度,加大正向激励幅度,完善金融企业精准帮扶小微企业政策。让金融业的清水畅通无阻地流入小微企业,让小微企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本文地址:http://cj.cj8824.cn/1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